很多同學發現自己唱歌音準不準,便認為是天生的問題。其實,唱歌音準不好是可以透過歌唱訓練來改善的。
唱歌音準不準通常有兩個主要原因:
聽力問題:有些人難以準確分辨自己唱歌的音高與標準音高是否一致,導致音準偏差唱歌。
發聲方式不對:若唱歌時用力過度,音會偏高;唱歌用力不足,音則偏低。
今天要分享三個歌唱訓練技巧,幫助大家提升唱歌音準。
唱歌技巧一:訓練耳朵,學會聽準音
聽準音是唱準音的基礎,耳朵夠敏銳,才能正確分辨唱歌音高是否偏移。
1. 單音練習
使用準確的音高參考工具唱歌,如鋼琴、調音器或音階練習 App。
聆聽一個音,試著模仿唱出。錄音並使用音高分析工具或自己對比,確認是否和唱歌歌曲一致。
2. 雙音對比
聆聽兩個連續音,觀察音高的變化。哼唱後錄音回放,檢查音準是否正確。
3. 旋律模仿
選擇簡單旋律,逐句聆聽並模仿音高與節奏。確保每個音都準確無誤。
4. 訓練相對音高
若記不住絕對音高,可以專注於音符間的相對關係,例如高了幾度或低了幾度。
唱歌技巧二:調整發聲,找到穩定的音高
許多初學唱歌的朋友因用嗓不當導致音高不穩,如唱歌喉嚨太緊或氣息不足唱歌。
1. 放鬆喉部肌肉
先用「嗯~」的哼鳴音開始,像打哈欠一樣找到舒適的共鳴。
確保發聲時喉部放鬆,避免「擠壓」或「緊繃」的感覺。
2. 音階練習
從舒適的低音開始,逐漸向高音爬升,再回到低音。
每個音保持 2-3 秒,避免音高晃動或不穩定。可以搭配鋼琴或調音器確認音準。
3. 氣息支持
透過「嘘~」的氣音訓練穩定呼吸,確保氣息平穩。
每次吸氣後,用腹部控制呼出,讓聲音由氣息帶動,而非用喉嚨「硬唱」。
4. 找到共鳴位置
輕放手指在臉頰或鼻腔處,感受聲音的震動。
正確唱歌發聲時,震動應集中於面部共鳴區,而非喉嚨。
若發聲時感到疲勞或喉嚨不適,請休息並調整氣息與共鳴。
唱歌技巧三:培養節奏感,配合音高
節奏感差會影響音高穩定,而穩定的節奏有助於更精準地掌握唱歌音準。
1. 節拍練習
使用節拍器 App,設定為每秒 1 拍(60 BPM)。
對著節拍器練習單音,例如每拍唱「啦啦啦」,保持節奏均勻且音高穩定。
2. 分段慢速練習
選擇一首歌曲,將旋律拆解成短小的音符片段。
每段先唱 2-3 個音,確保每個音都準確無誤,再逐段拼接。
3. 加入歌詞練習
熟練旋律後,再加入歌詞練習,確保音高與旋律完美匹配。
注意避免在唱歌時出現「拖音」或「搶拍」的問題。
透過這些方法,相信你一定能逐步掌握唱歌找準音準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