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老師來解惑|唱歌一定要追求辨識度?釐清大家對辨識度的迷思!
辨識度,一個常常被愛唱歌的同學們,掛在嘴邊的詞語。
歌唱辨識度是演唱者的閃光點,也是聆聽者的記憶點,沒有了它,好像歌唱就變得沒有了意義一樣。
可是我們真的能夠全面地瞭解辨識度嗎?接下來就讓歌唱教學來為你解答吧!
為什麼每個人的聲音會不一樣
辨識度是什麼,相信歌唱教學不必過多介紹。許多樂評人以及選秀評審整天掛在嘴邊,想必大家早已了然於胸。
我們還是先來說一說,為什麼日常生活之中,每一個人說話的聲音、音色都會不一樣,以至於朝夕相處以後,你聽到這個人的聲音,就知道這個人是誰吧!
歌唱教學要讓大家知道一個概念:說話也好、唱歌也好,發出來的聲音都是通過肺部輸送氣流,一部分氣流吹動聲帶振動,一部分氣流引起各個腔體共鳴,最終形成的。
然而,具體到聲帶的厚度與長度,以及各個腔體的結構與大小(比如咽腔大小、口腔大小、鼻腔大小等等)都是各不相同的。
其中,各個腔體的結構與大小,對於我們人類的音色特徵更是顯得至關重要。
因為聲帶的薄厚度可以通過側邊肌肉拉伸來改變,而腔體的結構與大小改變幅度則非常有限。
我們的氣流,輸送到這些結構與大小截然不同的腔體之中,也就形成了我們自己的專屬音色。
歌唱教學要提醒大家:
千萬不要小看腔體的結構與大小對於我們音色特徵所起到的作用,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人腔體的結構與大小是完全相同的。哪怕只是差之分毫,最終也會形成截然不同的音色。
此外,我們還要考慮自然狀態下,不同人習慣以多長的聲帶發聲,習慣以多大的氣流量灌輸腔體這些次要因素,同樣也構成人類的音色差異化。
所以,這個世界上,兩個人說話的音色完全一模一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也就是大家能夠輕而易舉通過音色辨識他人的原因。
歌唱時的聲音辨識度
為什麼歌唱教學要花這麼大的篇幅,來論述說話的音色呢?
因為,只要我們瞭解每一個人說話時的音色差異,想要再進一步瞭解歌唱時的聲音辨識度,也就不是一件難事了。
從原理上來說,歌唱的時候,我們所有發聲器官的運作與說話時並無二致,只是,歌唱時所有發聲器官的運作精度更高。
不妨理解為散步與跑步的區別,本質上都是通過腿部運動,但是後者難度係數遠遠更大。
所以,既然歌唱與說話的發聲運作方式一樣,那麼,發聲時的音色差異,也就是辨識度,背後的原理也應該是一樣的。
什麼意思呢?
也就是說,歌唱的辨識度其實並不需要刻意追求,既然每一個人說話時的音色是獨一無二的,那麼唱歌時的音色也應該是獨一無二的。
因此,許多朋友常常所謂的辨識度高、辨識度低,甚至沒有辨識度,其實都是不太全面的理解。
只要不是啞巴,任何一個人的聲音絕對不可能沒有辨識度。
歌唱老師常常會看見一些普通聽眾,甚至專業音樂人,指責這位歌手的聲音沒有辨識度、那位歌手的聲音沒有辨識度,往往這些歌手的唱功還都特別好。
對於這些歌手來說,其實這是非常冤枉的,因為,我們會覺得一位歌手的聲音沒有辨識度,問題根本不是出在歌手的演唱上,而是出在我們自己的聽覺上。
很簡單就能夠解釋,我們所批判的那些聲音沒有辨識度的歌手,他們的父母,難道也不能聽出他們的聲音嗎?
那麼歌唱老師為什麼會說,我們覺得一位歌手的聲音沒有辨識度,問題是出在我們自己的聽覺上呢?
環視一下我們周圍那些熟悉的朋友,想必我們絕對能夠輕易地分辨出來他們的聲音吧。
但是,又有誰和這些朋友第一次說話,就記住了他們的聲音呢?
明白了嗎,其實這就跟看人一樣,我們要記住一張臉需要時間,很難第一次見面就在腦海之中印下這張面容。
聲音同樣如此,我們要記住一個聲音,是需要時間、需要消化的。
所以只要歌手的發聲沒有特殊狀態,那麼歌手的演唱就絕對不可能沒有辨識度,只有聽眾的聽覺很可能沒有熟悉度。
完全沒有辨識度的聲音
歌唱老師剛才談到,只要歌手的發聲沒有特殊情況,那麼歌手的演唱就絕對不可能沒有辨識度。
細心的你,一定留意到了歌唱老師這裡所說的特殊情況了。
那麼,這個特殊情況究竟是什麼呢?如果這個特殊情況存在,會不會讓演唱者的聲音完全沒有辨識度呢?
答案是,對的,只要這個特殊情況存在,演唱者的聲音就很有可能完全沒有辨識度。
接下來,讓歌唱老師帶你們來聊一聊這個特殊情況究竟是什麼。
這個特殊情況就是不正確的發聲,其中以漏氣對於聲音辨識度的損害最明顯。
剛剛已經談到過,聲音的辨識度是氣流傳輸時,對於不同人的聲帶與腔體,所產生的不同結果。
因此,氣流的傳輸的穩定性,就是整個過程的重中之重。
然而漏氣這種發聲狀態,氣流到處亂跑極不穩定。
大量的氣流其實都在喉室裡面浪費掉了,很難對上呼吸道以及口腔鼻腔產生足夠有力的支撐。
因此,這樣子的聲音除了難聽不止以外,也會變得毫無特點。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大家身邊的朋友正常說話時,大家能夠輕而易舉地知道他是誰。
但是,這些朋友如果說起悄悄話,那麼大家恐怕就沒有那麼容易能夠分辨出來他們的聲音特點了吧。
除此以外,諸如擠卡、拉扯、喊叫、壓喉等等這些同樣不正確的發聲習慣,也會或多或少的對於我們聲音的辨識度造成影響。
只是遠不如漏氣那麼明顯,所以歌唱教學這邊也就不具體細說了。
總之,我們能夠發現,發聲規範性對我們聲音辨識度的建立尤為重要。
理論上來說,發聲越是規範,所規避的發聲毛病越是少,聲音的辨識度也就應該越是強。
因此,我們常常會聽到的一種論調:“發聲技術很好,但是沒有辨識度”這樣子的言論,是非常荒謬的。
千萬不要將自己的聽覺沒有建立起來熟悉度,誤解為歌手的演唱沒有形成辨識度囉。
另外除了我們自己的專屬音色,還有其他方面的因素會影響到我們的聲音辨識度,例如,語感。
一提到語感,在華語樂壇中想必大家的腦海中會浮現出陳奕迅、李健等歌手。
再來咬字的方式也屬於我們辨識度的一個範疇,想必一提到字正腔圓,大家可能就會立馬想到費玉清。
還有一些裝飾音上面的使用,細節上面的處理也是屬於辨識度的範疇哦。
怪異的辨識度審美
由於大量專業人士對於聲音辨識度仍然存在誤區,也就導致了他們那些“無理取鬧”的要求,嚴重影響了普通歌唱學習者,甚至歌手們的判斷。
最為突出的例子當然就是將誇張怪異的唱腔當作聲音辨識度的表現,比如捏著嗓子唱、堵著鼻子唱、胡亂加顫音等等這一系列聲音操作,都可以歸納為怪異的辨識度審美。
大量言論告訴學唱歌的人以及歌手們追求聲音辨識度的重要性。
然而, 辨識度卻是不必刻意去追求的,它本來就陪伴在我們每一個人身邊。
盲目去追求一個本來就擁有的東西,最終的結果,當然就是本末倒置啦。
通過誇張怪異的唱腔,希望讓自己的聲音形成招牌。
最後的結果,不外乎就是音色變得越來越難聽。
再來由於那些誇張怪異的唱腔,在方法上的不正當性,還會直接破壞我們本身的音質。
換句話說,就是讓我們原有的聲音辨識度,被徹底抹殺掉。
比如,捏著嗓子唱歌這個操作,本質上就是模仿太監聲。
我們平時說話的時候,忽然模仿一下太監聲,乍聽好像還挺突出挺有個性的。
但是當所有人都模仿太監聲的時候,大家就會發現,再也聽不出來誰是誰。
所以追求誇張怪異的唱腔,絕對是與辨識度背道而馳。
我們所追求的辨識度,是淳樸而自然,從小便陪伴於我們身邊的那個最為本質的音色。
關於辨識度,一直都是歌唱教學非常想要談論的一個話題。
這些年來,常聽到學生來學唱歌時,提到我希望有自己歌唱聲音的辨識度。
目睹著大家對於歌唱辨識度的認知,越來越偏執,並且越來越盲目。
這些偏執與盲目的認知,最終往往引向對於優秀演唱者的無端指責。
這篇文章,就是想要重新梳理大家對於辨識度的認知,也希望能夠讓大家明白,技術越是優秀的演唱者,辨識度就越是不可能差。
也希望眾多優秀的演唱者,面對如今這麼多關於辨識度的無理訴求,不要迷茫,不是唱歌的問題,很可能是聽覺的問題。
辨識度很重要,但是完全不需要過度追求。
因為,它早就從我們能夠說話的那一天起,就常伴於我們身邊了。
如果有任何唱歌問題歡迎私訊我們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唷♥
文字上的意思無法領悟又或是想要更進一步的唱歌訓練調整你的唱歌問題
都歡迎直接連絡我們預約試堂體驗唷♥